注意事項
1、操作人員必須了解制油工藝技術及榨油機性能后,才能獨立操作。
2、嚴禁金屬或其它硬物進入榨膛。不準用金屬棍捅進料口。
3、榨螺軸卡阻時,未排除故障,不準強行啟動,更不準開反車倒料,以免造成機件的損壞和其他事故。
4、注意操作與安全生產,榨出的餅粕應攤涼到40℃以下,才能堆積和包裝,以防自燃。
5、使用中突然停電超過5分鐘時,必須抽出榨螺軸,清理榨膛裝配好后方可重新起動運行。
6、禁止用大功率的電動機來帶動榨油機。
7、機器工作時,操作人員不得離開現場。
8、凡與芯軸裝配有關的零件,其螺紋全為反牙螺紋(左旋)。
主要故障及排除方法
故 障產 生 原 因排 除 方 法
螺旋軸突然停止轉動(即卡死、悶車)①榨膛沒磨熱即大量進料。①待餅出來后,才能進料。
②磨合時餅枯太干。②增加枯餅的水份。
③餅厚度太薄,榨膛壓力增大。③順轉調節螺栓,增大出餅厚度。
④壓榨帶殼油料含殼率高或硬性物混入油料進入榨膛。④關閉電源,拆開上榨籠,松動榨圈。拉出螺旋軸,清掃榨膛。
不進料、
不出油①新更換的榨螺工作面不光滑。①餅枯(茶籽餅除外)加水(約10%左右)后慢慢加入榨膛壓榨,進行磨合至光滑為止。
②榨膛內淌積油液,油料與油相混。②加入少量枯餅同榨,重新進料時應由少至多,不可過猛。
③榨條及榨圈出油槽被堵,排油不暢。③取下榨圈,榨條用熱水浸泡數十分鐘,用鋼絲刷清洗。
④所榨油料含油過高,原有排油通道過少。④更換油線深的榨條及榨圈(或雙面油槽圈)
⑤采用熱榨時油料入榨水份太低。⑤保證油料合適的入榨水份。
出餅不正常①入榨水份太低①增加入榨水份(加水)。
②入榨水份太高②降低入榨水份(烘干)。
鎖緊螺母處冒油①榨螺之間端面有渣,形成間隙。①停機、拆開榨螺清理榨螺端面。
②鎖緊螺母未壓緊榨螺。②擰緊鎖緊螺母。
故 障產 生 原 因排 除 方 法
出油過低①油料含油率過低或雜質太多。①清選油料
②油料入榨溫度、水份不適合。②調整好炒籽溫度及水份。
③榨膛溫度偏低。③按“說明書”磨合升溫,提高榨膛溫度。
④零件磨損④更換磨損零件。
減速箱插板處或放料口流油(回油)①榨條圈裝反。①正確安裝榨條圈。
②榨條、榨圈油線偏淺,出油不暢。②將油槽深的榨圈放在5#榨圈前面。
③餅調得太薄。③放大出餅間隙,增加出餅厚度。
④油料含油過多,油液不能及時排出。④更換零件,選用壓榨高含油油料的榨圈、榨條。
⑤油槽堵塞。⑤捅通油槽。
枯餅帶有油漬①油料水份過多。①降低油料入榨水份(烘炒)。
②榨膛溫度太低。②磨合升溫。
③榨螺、榨圈不光,走料不順。③用加水的枯餅磨合,磨光榨螺、榨圈。
④油槽被堵,排油不及時。④用鐵絲或鋸片捅通油槽。
⑤零件磨損。⑤更換新零件。
產量低①榨螺、榨圈不光滑。①用加水的枯餅磨合,將榨螺、榨圈磨光。
②鎖緊螺母未壓緊榨螺。②降低油料入榨水份。
③餅調得太薄。③調大出餅厚度。
④榨螺磨損。④更換新榨螺。
⑤壓榨遍數太多。⑤采用熱榨法。
故 障產 生 原 因排 除 方 法
嚴重冒渣①榨條、榨圈油槽過深。①調整榨條、榨圈位置。
②餅太薄,榨膛壓力過大。②放大出餅厚度。
③榨圈未壓緊。③壓緊榨圈。
④壓榨遍數過多。④減少壓榨遍數。
⑤零件磨損。⑤更換新零件。
⑥油料太干。⑥提高油料入榨水份。
榨籠破裂①開機時突然下料過多。①應徐徐下料,待走料順暢并出餅后再加大進料量。
②金屬物進入榨膛。②仔細清選油料。
③磨合時枯餅太干。③往枯餅中加入適量的水。
④調餅頭與出餅圈之間間隙太小,強行進料。④增大出餅間隙。
⑤壓榨遍數過多,沒有給料胚加水。⑤增加料胚水份,降低榨膛壓力。
⑥榨膛內殘餅未經清理又開始大量進料入榨。⑥應清理后再行開機。
機架損壞①螺旋軸卡死時,強行反轉螺旋軸。①嚴禁反轉螺旋軸。
②螺旋軸卡死時,人力強行反轉大三角皮帶輪。②禁止多人用力反轉大三角皮帶輪。
螺旋軸折斷①鎖緊螺母處平面推力軸承松緊圈裝反。①正確安裝松緊圈。
②六角螺母旋得太緊,將軸承壓死。②螺母端面與軸承端面應有適當間隙。